C57BL/6小鼠连续7天饮用含DSS的饮用水,全程记录体重变化,并进行临床评分。(A-C)各组动物体重变化趋势。(D)各组动物临床评分。实验数据显示,造模组(G2-DSS)相对于未造模组(G1-Vehicle),动物体重有所下降,且临床评分明显升高;给药组(G3-DSS-CSA low dose和G4-DSS-CSA high dose)的动物体重变化不明显,临床评分略有升高。这表明DSS诱发C57BL/6小鼠炎性肠病疾病模型造模成功,CsA对小鼠炎性肠病疾病模型的临床症状有缓解,并且呈现剂量依赖效应。
大体取材与结肠评价
DSS诱发C57BL/6小鼠炎性肠病疾病模型7天后,取结肠进行称重和测量长度。(A)结肠长度比较。(B)各组动物结肠重量与体重比值。(C)各组动物结肠重量与结肠长度比值。实验数据显示,造模组(G2-DSS)相对于未造模组(G1-Vehicle),结肠重量和长度明显异常;给药组(G3-DSS-CSA low dose和G4-DSS-CSA high dose)的结肠重量和长度相对较好。这表明CsA对DSS诱发小鼠炎性肠病疾病模型的结肠症状有所缓解。
病理分析
取DSS诱发C57BL/6小鼠炎性肠病疾病模型的结肠,将组织切片进行病理检测。(A)各组动物结肠H&E染色图示。(B)各组动物结肠病理评分。实验数据显示,造模组(G2-DSS)相对于未造模组(G1-Vehicle),肠上皮细胞受到破坏,肠道黏膜层完整性遭到破坏,炎性细胞大量浸润;而给药组(G3-DSS-CSA low dose和G4-DSS-CSA high dose)的结肠症状明显缓解,且表现出剂量效应。